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!

我知道了

2022年08月12日

上一期 下一期
第四版:散文
2022年08月12日

话渔·画渔(70)

虾 笼

   本文字数:1399

文/刘春龙 图/李劲松

 

中学语文课上,听老师讲孙犁的《荷花淀》,水生女人编织芦席的情景总让我有似曾相识之感。可一时又想不起来,直到有一天去外婆家,看到许多渔人编织虾笼,这才恍然大悟。

“渔人坐在河边,手指上缠绕着柔滑修长的竹篾子。竹篾子又薄又细,在他们怀里跳跃着。”这不就是《荷花淀》的又一版本吗?只是编虾笼的大都是渔翁罢了。

把竹劈成篾是需要技巧的,要经过破竹、撕竹、披竹三个程序。

看破竹挺过瘾。渔人买来截根去梢的青竹,先劈开十字形四等分的口子,卡入木棍,也可八等分,甚至更多,那就要看竹子的粗细了,然后抓住最上面的木棍用力往前推或往下压,竹子自然就“四分八裂”了。破竹的过程透着一个“脆”字,动作的干脆,声音的清脆。“势如破竹”这句成语应该是从这儿来的吧。

接下来是撕竹。按照篾片期望达到的宽度,再在破开的竹片底部切开一个个口子,将竹片撕成一根根枝条。

最后是披竹。即将枝条披成篾青篾黄,一根枝条到底能披多少篾黄,取决于竹子“肉质”的厚度。

这时,渔人就可以编织虾笼了。先分开编织,然后再组装。两个圆筒,两个倒须,一个盖头,一个套篓。将两个圆筒垂直缝合,相互通连,两端分别装上套篓和盖头,虾笼就做成了。但还不能作业,这样的虾笼扔到河里会浮在水上,沉不下去,也就张不到虾子了。那怎么办呢?把虾笼放到锅里煮呗。在荒地或河滩上,支一大铁锅,尺八的,倒上石灰水,一个一个地煮,要煮“熟”了才行。煮熟的虾笼还有另一个好处,就是经久耐用。

张虾笼的通常是一对渔翁渔婆。一个有趣的现象,那渔船是倒着行的。渔婆在船头荡桨,脸却对着船艄,渔翁呢,则在船艄收拾虾笼。也好理解,一般渔船都是前窄后宽,前低后高,船头比船艄小,如不倒行,那么多虾笼就不好堆放。

一条渔船张多少虾笼,没有定数,有两三百的,有几十只的,可多可少。但有一点,所有的虾笼要用绳子串连在一起。虾笼可以上午张下午收,也可傍晚张凌晨收,有的索性边收边张,依气候、季节和虾情而定。虾笼里的诱饵是面球。渔人把揉揿好的面团,搓成一根根细细的长条,再切成一个个拇指大的球儿,戳在套篓里的竹签上。

小时候,特别是放暑假了,我常常瞒着大人,偷偷到张虾笼的渔船上玩。渔翁收起一只虾笼,摇摇,有响声,打开盖头,将笼里的虾子倒进“虾护”里。我老是搞不清,那沼虾到底是闻到面球的味儿,还是看到面球的影儿,才钻进虾笼的呢?有时我会悄悄拎起虾护,虾护在慢慢上升的过程中,虾子是没有一点动静的,当虾护一旦离开水面,那受惊的虾儿会泼刺刺地骚动起来,很好玩。而更多的时候,我则是静静地趴在船沿上,看虾护里的沼虾慢条斯理地游着。那长个子长须子的是公的,那短个子短须子的是母的;没子的是公的,有子的是母的。若干年后,当我第一眼看到齐白石画的虾子,就知道那是沼虾,游动着的沼虾,可同时又有一个疑问,白石老人的虾怎么都是公的?

最难忘的一件事,是我在张虾笼的渔船上吃了一顿“晚茶”。渔婆笑眯眯地端来一碗小圆子,像是元宵。我也不客气,端过来就吃,有点甜,有点咸,有点黏,还有点淡淡的腥味……反正味道怪怪的。我问渔婆,这是什么?渔婆说,虾圆子。我只知道好吃,也没问个究竟,后来才晓得,这虾圆子可不是虾肉做的,而是被虾吃剩下的诱饵——面球。我这是“与虾共食”了。大拇指大的一个面球被虾啄得还剩一丁点大,常会跟着虾子倒进虾护里。渔翁渔婆却舍不得扔掉,捡起来,淘淘洗洗,竟煮着吃了。

现在张虾笼的恐怕不会再吃这种虾圆子了吧?







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,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。
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,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。谢谢!
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