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!

我知道了

2024年04月24日

上一期 下一期
第七版:兴化中医
2024年04月24日

文苑清芬 艺林奇赏

——乔惟良花赋译注(连载)

   本文字数:842

■/朱  杰

 

[前言]

 

中医启蒙,从药性赋、汤头歌开始,背上以后,终生难忘。临证处方之时,自会念念有词,脱口而出。乔惟良《花赋》十三篇,虽不是“药性赋”,于医治浮躁、慰藉心灵,不啻为济世良药,就像《黄帝内经》中的十三个药方。

赋源于《诗》《骚》,萌于战国,盛于汉唐,是中国文学独有的文学体裁。赋之名,首见于《荀子·赋篇》,赋的特征不离乎形式上的“铺采摛文”、内容上的“体物写志”(刘勰《文心雕龙·诠赋》)。千百年来,赋在传承中不断演变,烙上了时代的印记,如:以屈原为代表的“骚赋”;诸子散文中的“短赋”;汉代的“辞赋”“散赋”;魏晋的“骈赋”“俳赋”;唐代转入律体的“律赋”;宋代散文样式的“文赋”;等等。从篇幅和题材的不同,又有大小赋之分,相对而言,大赋规模宏大、丰富典雅,小赋则缜密深情,简洁奇巧。

乔惟良,字彦公(1915—1988),江苏兴化人,工丝竹琴韵,精诗书画印。少时随高甘来习文,跟徐子兼学画,精于画猴,有“乔猴”之美称,赞为“惟妙惟肖金猴骨,良知良能老画师”。1937年毕业于盐城高级应用化学专科学校,不仅为兴化中学化学名师,还带出了一批美术人才。

乔惟良先生是上世纪兴化重要的文化名人之一,也是写赋的大家,给后世留下了用心血凝结而成的十三篇《花赋》,振嵇康之余响,发江淹之清芬,文采飞扬,寓情达意,诗境唯美,令人动容。

彦公笔下的这些花儿,大多入药,颇有一见如故之感。笔者学医四十余载,受到固有知识的束缚,每每只关注花的药用功能,而忽视了其观赏价值和人文精神。随着彦公的笔触,从文学、艺术的视角,惊喜地发现不一样的风景,触碰到灵魂深处最柔软的地方。

彦公行草手稿辨识不易,随处可见的冷僻字词和典故,增加了阅读的难度。笔者历时三年,于诊余校订原文,针对阅读中可能存在的“拦路虎”,详加笺注,译其大意。相信大家会和我一样,读懂之后,越读越觉有味,激起学习、欣赏、研究的浓厚兴趣。不当之处,尚祈乔老的亲友、学生、方家和读者们批评指正。

乔惟良《花赋》字里行间寄托着怎样的情怀?

品鉴赋文,走近诗心。

让我们一起悦读吧!







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,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。
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,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。谢谢!
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